原標題:從頂層設計走入現實生活 2014司法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期待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鄭治):2014年,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間”。在這個被視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時節,涉及中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的新一輪改革開始啟動。旨在解決深層次矛盾的諸多改革中,事關社會公平正義的司法改革備受矚目。從新年伊始的裁判文書公開上網、立案改革試點,到年末時分的大案昭雪,身處其中的普通民眾有著怎樣的感受?司法改革的紅利怎樣才能讓百姓更好地“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故意殺人罪、流氓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呼格吉勒圖無罪。”
  “盼了18年,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高院法官向呼格吉勒圖的父母送達再審判決書,宣佈呼格吉勒圖無罪。
  2014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沉冤昭雪的呼格案為這一年的中國法治年鑒添上濃重一筆。在眾多中國法律工作者眼中,儘管遲到十餘年,這個案例讓“疑罪從無”的法治精神更加彰顯。而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是一份“看得到的公平正義”。
  “我認為說明司法是在前進的,改革是感受的到的,讓大家對司法更有信心了。”
  “雖然很難過,但總算是一場遲來的正義吧,有勇氣去糾正,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
  與呼格案給中國互聯網帶來的震動不同,裁判文書上網新規的生效多少有些悄無聲息,而媒體則將其評價為“法治中國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
  2014年新年第一天,最高法關於法院在互聯網公佈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生效。新規要求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特殊情形外,符合條件的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均應當在生效後七日內統一上傳至中國裁判文書網。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各級法院共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傳裁判文書166萬餘份。
  作為訴訟活動結果的載體,裁判文書的“曝曬”,讓司法權力的運行和結果變得觸手可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賀小榮:“裁判文書的公開有利於規範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可以統一上下級法院、不同法院之間的裁判標準,過去老百姓議論較多的同案不同判的問題,在裁判文書大量上網之後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另外,裁判文書的公開可以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可以讓每一個社會成員合理地做出預期,做什麼是合法的,做什麼是不合法的。只要裁判文書能夠全面、如實的上網公開,對於確保司法公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價值巨大。”
  立案難是老百姓面臨的一道現實難題,甚至被喻為打官司需要跨越的“三道大山”之一。在上海創業的80後青年張先生對此深有感觸。陷入房產證糾紛的張先生在咨詢律師後,於今年年初將訴狀遞至法院但卻未能如願,“像之前去法院涉及到一個維權的問題,法院就不予立案,我們就感覺很鬱悶。不予立案的話,應該給我們一個說法,是政策問題的話,是哪個部門的問題,那我去可以要個說法,要給我一個書面的答覆,這樣我就可以找到相應的部門,解決這個問題。”
  而在今年二月,北京三中院開始進行立案試點改革。改革包括實行立案登記、傳達程序前移、出具不予立案書面裁定等措施。改革前,如果起訴最終未能通過形式審查或實質審查,法院僅僅口頭通知起訴人或其律師。與張先生一樣,很多起訴人對於並不詳細的口頭解釋並不信服。改革後,不予立案均出具裁定書告知原因。
  今年10月舉行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製為立案登記制”。不少法律專業人士認為,它對保障當事人起訴權、加強司法的人權保障、減少信訪案件數量將起到重要作用。
  張先生對此充滿期待:“改成登記的話,我就不用想太多。把這個事情登記下來,應該在規定時間回覆我,做這個事情就非常簡單非常方便,這樣就免去了很多不確定性的困擾。”
  裁判文書上網公示、立案試點改革…,這些僅僅是我們在2014年間經歷的諸多司法改革試點舉措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說此次試點改革多從民眾關切的司法需求出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中國司法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一德看來,“一定要陽光司法,讓老百姓看到,每一個司法案件,在程序上充分行使權利,在裁決上公開透明;另外還要培育一種法治文化,讓每個公民有問題找法律,不找關係,要形成這種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07atnl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